欢迎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招生信息网!

专业介绍

针灸推拿学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报考科类:物理历史均可

选考科目要求:不提

修业年限:5年制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校训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证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针灸推拿学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亦可从事针灸推拿学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完成针灸推拿临床技能的专业训练,具备运用针灸推拿技术进行预防、保健、诊疗、康复等方面的素质和基本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具备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经典思维,具备对常见病症独立进行针灸推拿临床诊疗的能力;

4.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文化底蕴,中医药文化传承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视野;

5.熟悉中医药行业、针灸推拿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掌握与针灸推拿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6.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针灸推拿临床、教育、科研、对外交流等工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在保持针灸推拿专业原有特色与优势的同时,以江西热敏灸医院、南方灸疗研究中心为依托,融合针灸推拿、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专业特色,形成了医、教、研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建校初期的针灸教研组,1987年独立招收针灸学专业本科生,同年招收针灸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十三五”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十四五”江西省一流优势本科专业。2024年获批针灸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依托的针灸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和“十四五”高水平优势学科。以陈日新教授为首的教学、临床、科研团队创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热敏灸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形成了“南看江西灸”的学术格局。本专业将以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养更多优秀针灸推拿学人才。

就业去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观。学生毕业后可报考中医类医师资格证,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康复机构等,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针灸推拿治疗、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和对外交流等各类工作。


康复治疗学

专业名称:康复治疗学

报考科类:物理类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学必选

修业年限:4年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专业以培养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康复治疗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爱岗敬业、关爱患者的基本素养;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各级医疗及康复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与吞咽治疗、假肢矫形等相关工作;从事康复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和知识,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临床思维和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操作训练。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协作、百折不弃的良好品格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与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自然知识和军事知识;

2.遵纪守法,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立志康复事业,以维护健康、防治伤残、消除病痛为己任;以促进病伤残者的功能恢复、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为职业追求;

3.熟悉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现代康复治疗与医学相关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4.采集信息资料、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制定康复计划、合理使用治疗技术与设备的能力,有执行、总结与调整康复计划的能力;

5.在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信任、交流经验、解决分歧、协调合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6.具有传播康复知识、教育教学、临床带教与健康宣教能力;指导科学运动,促进健康与维持机能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一定的科研与写作能力;

8.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与科学态度,一定的职业前瞻意识和创新创业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未来科技与康复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能力。

主干学科: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语言治疗学、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学、理疗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内外科疾病康复学等。

专业特色:专业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医、理、文、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平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多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针灸、推拿、认知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多种治疗技术的融合,有助于学生掌握以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传统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融合的应用能力,认识伤残,解决康复与健康问题,成为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熟练、专业视野宽阔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本专业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与开放,学生社会适应性强,就业方向较宽,就业形式灵活。毕业后可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体育运动中心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专业就业前景乐观。


中医康复学

专业名称:中医康复学

报考科类:物理历史均可

选考科目要求:不提

修业年限:5年制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校训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康复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各级康复医疗、教育及研究机构从事中医康复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学和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和知识,接受系统的中医康复诊疗思维和防治技能训练。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热爱中医康复事业,以维护生命健康、防治伤残、消除病痛为己任,愿为中医药康复事业发展奋斗终生。

3.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具有现代康复治疗相关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4.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康复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及病历书写的能力。

5.具有传播中医康复知识、教育教学、临床带教与健康宣教能力;具有指导科学运动,促进健康与维持机能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一定的科研与写作能力。

7.具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和内驱动力,一定的职业前瞻意识、创新创业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未来科技与康复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康复医学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神经病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疗法学、临床康复学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学科是国家中管局针灸学、中医康复学重点学科,依托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西并重、全面康复”为特色的康复医疗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汇集热敏灸等特色知识体系融入课程内容,重构以中医基础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中医临床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康复医学课程模块、中医经典课程模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将学科交叉、课程思政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基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围绕培养中医康复特色复合型人才目标,基于“三创四融”的育人理念,创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推进“医教融通”“产教融合”“研教融汇”“德业共融”,依托学院现有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平台及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热敏灸产业学院、灵枢大医班、早实践班等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充分发挥各级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服务机构、社会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及中医药企业的育人优势,搭建了多方参与、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中西兼融,实境育人”中医康复医疗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就业去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报考中医类医师资格证,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康复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联系电话:0791-87118988

版权所有:江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

Copyright (c) 2014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